2016年1月6日 星期三

豪宅稅惹的禍?3500億富人資金進不了股市

2015-12-30 12:43:10 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即時報導


報系資料照


北市「高級住宅稅」衝擊有多大? 高力國際董事總經理劉學龍表示,建商估計因高級住宅稅被卡住賣不掉的豪宅達3500億元,富人資金卡在豪宅,無法流入股市,股市表現也不好。
高力國際今天發布2015年商用不動產市場報告,劉學龍表示,雖然今年第4季大型不動產交易頻傳,單季達462億元,創2007年來同期新高,但主要是新光三越A8館以270億元出售拉高總交易金額,而且第4季七大交易案中,有4個是關係人交易,市場實質買氣沒有增加,商用不動產春天並沒有來。

劉學龍表示,從土地交易更可看出今年不動產市場的冷清,今年土地交易金額約1405億,較去年再短少200億元,和2010年高峰相比則僅約一半,其中建築開發業今年購地僅331億元,較去年少300億,只有2013年的三分之一。

對於2016年商用不動產,劉學龍表示,雖然央行降息、金管會鬆綁壽險投資不動產、放寬銀行不動產放款,但能否讓房地產交易回到熱絡仍是問號。事實上,目前不動產投資方更加保守謹慎。

劉學龍表示,對台北市房市來說,目前衝擊最大的是高級住宅稅,建商估計包括建商手上餘屋、富人投資置產目前空置中的豪宅,總金額達3500億元,這些房子,建商、富人並非不想賣,而是賣不掉。

他表示,在高持有稅制下,豪宅已經成為票房毒藥,富人手上豪宅無法流通,使得股市資金流動也連帶受影響。

房地合一稅元月上路 8問一次解盤

房地合一稅 8問一次解盤
房地合一實價課稅舊/新制對照
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明(2016)年上路,這是台灣史上最重大的不動產稅制改革。地產專家指出,新制上路後,未來想要跑短線投機炒作者,將面臨最高45%重稅伺候,房市投資獲利的低稅時代正式宣告終結。
房地產業者戲稱,房地合一稅自6月初立法院三讀通過,到底如何課稅?至少有一半業者還是一知半解、9成8消費者還是霧煞煞,甚至還有人主張「既然政府連證所稅都可以廢、乾脆連房地合一稅也廢除算了!」不過說歸說,房地合一稅確定要在2016年1月1日正式實施,面對全新稅制,消費者將受到哪些影響?究竟要怎麼因應?以下八大熱門話題,一次解盤。

1.坊間討論最熱門的是,哪些人適用房地合一新制?
答:由於訂有日出條款,2016年1月1日實施前取得、且持有屆滿2年者都適用舊制,因此絕大多數屋主都沒有適用新制的問題。

2.持有未滿2年出售房地產者,需要繳交奢侈稅嗎?
答:不用繳交奢侈稅。房地合一實施後同時停徵奢侈稅,但對不滿2年售屋者,獲利部分須依新制課徵45%(持有1年內)或35%(持有1~2年)稅賦。

3.2016年後才交屋,來不及在2015年底前脫手的非自住型投資客,怎麼解套?
答:繼續持有2年以上再求售,此時獲利部分繳20%的稅,等待時間可先出租降低成本。

4.房地合一實施,會進入「重稅時代」嗎?
答:其實未必。房地合一是有獲利才繳稅,自用住宅者有400萬元免稅額,每6年享受1次,超過免稅額部分適用10%稅率;至於非自用住宅者,稅率15%~45%不等,若無獲利就不必繳稅。

5.可灌水裝潢費用,將來申報成本來減稅嗎?
答:未必。財政部有訂出「房地合一課稅所得稅申報作業要點」,售屋時可列舉廣告費、仲介費、清潔費、搬運費等,當作費用項目;另可列舉裝潢修繕、印花稅、契稅、代書費、公證費等,當作成本項目,據以扣除稅額。但如系統家俱、冷氣等,財稅單位未必會認定。

6.成立公司會比較省稅嗎?
答:公司依新制規定稅率為17%、併入營所稅結算申報。比舊制最高繳45%綜所稅優惠,但售屋獲利還要負擔未分配盈餘加徵10%稅賦,總實際稅賦可能要繳到25.3%。相比若個人非自用住宅出售,持有2年以上稅率20%,相對優惠。
7.買2016年1月1日之後才交屋的預售屋,會比買中古屋吃虧嗎?

答:不一定。很多人在2015年下半年鼓吹應把握下半年黃金輕稅期買屋,如以房價正在高點往下觀察,若住滿6年、獲利不超過400萬的自住客不必繳稅;超過400萬元部分稅率10%,經小換大或重購退稅機制,有機會比舊制還划算。

8.有「免驚」族群嗎?
答:至少有4種類別不必擔心房地合一稅。
A、預售屋在未取得所有權之前移轉,屬於權利交易,不適用房地合一新制。
B、賣屋獲利400萬元以內的自住者不必繳稅,估計這類自住客佔比至少達80%以上。
C、重購或換購可享退稅。
D、台北市被調高路段率、房屋標準單價的大坪數高級住宅,舊制售屋所得併入個人綜所稅、適用40%~45%稅率;但2016年新制上路,只要持有超過2年即可適用20%稅率,相對較舊制划算。

(工商時報)

校正編輯:宋亞真

顏炳立:房市長夏結束 八年寒冬開始

2016-01-06 12:52:18 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即時報導


報系資料照


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上午表示,房市十年長夏結束,八年寒冬開始,他說,房市不會V型,或是U型反轉,而是緩跌四年,再盤整四年。
戴德梁行今天舉行房市回顧及展望記者會,顏炳立對房市前景一片悲觀,他認為已經「死死昏昏去」的房市,今年不會醒,已經「咪咪卯卯」的房價則是再跌,預估蛋黃區豪宅再跌10%,蛋白區則要跌15%。
戴德梁行表示,辦公出租市場去年表現不錯,全年租金上漲2.2%、去化3萬坪,均為三年新高,但投資交易奇冷,大型商辦2015全年交易778.5億元,是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低交易量,土地交易1519億元,也是連續三年量縮。
顏炳立表示,過去一年房市是「大戶跑光、散戶死光、中實戶中風」,由於重稅,大戶都離開市場,沒有人要買豪宅,這兩年推豪宅的「都掛了」,早先跟著大戶搶進的,現在也面臨停損或斷頭的抉擇。
他說,現在房市對賣方非常不利的,過去房市「風在吹」,市場氣氛是漲時買到房價是低點,現在房市「火花了」,現在買到回頭一看則是高價;市場或有低接買氣,但已完全失去追價動能。

顏炳立表示,房地合一稅像一張大海中的流刺網,政府以稅收名義,行掠奪有錢人資產,造成的結果就是就是有能力的不買,想買的沒有能力。
對於未來房市,顏炳立認為「十年長夏結束,八年寒冬開始」,他說,資金在等待房市落底,蛋黃區交易量將持續萎縮,房價還會再跌,蛋白求售量大,會出現降價逃命。蛋殼區則會很悲情,屋主出售紅單會貼到退色變白單,還賣不出去,整個只能用「你著忍耐」來形容。

顏炳立預估今年商用不動產收益率蛋黃區將落在2.8%~3%; 蛋白區則是3.3%~3.6%。蛋黃區的土地會跌10%,蛋白區則是跌20%,蛋殼則是「掛掉」,台北市還有買盤,新北市將成為悲情城市重災區,高唱可憐戀花再會吧,南部房市寒冬也會開始。
他說,過去房市投資是賺在多頭,躲過空頭,但如果還在緬懷過去,則會「傷在期待」,他提醒手上握有房子的投資人今年房市形勢是「今天不放,明天更低」,最後還可能死在無量。

公告地價漲 四豪宅負擔翻倍

2016-01-04 01:47:20 經濟日報 記者郭及天/台北報導



全台公告地價今年大幅調漲,平均調幅逾三成,不動產持有成本將大幅墊高,其中又以土地持分面積大、非自用住宅、持有大面積土地的企業、地上權案四類族群所受衝擊最大。
公寓、透天產品因土地持分較集合式住宅面積大,地價稅上漲更有感;而豪宅土地面積大,處精華地段,近年又有較高的房價行情支撐,這次公告地價的調幅也相當高,以台北市豪宅「四大天王」來看,中正區「松濤苑」、信義區「皇翔御琚」漲幅均逾120%,大安區「帝寶」逾九成,中山區「西華富邦」逾80%,豪宅住戶將較往年需負擔高出約一倍的地價稅。
以一戶土地持分42坪的「帝寶」、登記為自用住宅適用0.2%稅率為例,今年需繳地價稅為10.4萬元,比過去約多出5萬元。非自用住宅稅率為自用住宅五倍,為公告地價的1%,在稅基和稅率的加乘效果下,非自用住宅的地價稅今年漲幅更為可觀。
由於地價稅率以土地面積累進計算,最高達5.5%,持有大面積土地的壽險公司及企業機構,通常也會繳到最高稅率,商仲業者初估,以大面積、單一所有權人持有的商用不動產所受衝擊最大,例如宜華國際持有的萬豪酒店需多繳約3,200萬元地價稅;日前完工招租的「國泰置地廣場」公告地漲幅約46%,因這次調漲也需多繳約7,300萬元的地價稅。
地上權產品以公告地價的3%至5%計算地租,公告地價大幅調高,也增加住戶需繳的持有成本,這次如「台北花園」調高69%、「台北101」調高40%,以及使用權產品「京站」調高24%等。


專家:打房打到受薪階級

這次公告地價大幅調漲,讓土地持分面積大的公寓,持有成本有感增加,地政士公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王進祥認為,這類產品多為一般受薪階級居住,而土地持分面積較小的集合式住宅,地價稅增幅較無感,打房打到一般人的力道,比打有錢人的力道還強。
王進祥表示,這次公告地價調漲幅度大,全台840萬筆房屋、1,500萬筆土地所有權人,都很有感。是否登記為自用住宅地價稅至少差五倍,大幅調高公告地價,等於逼屋主使用自用住宅稅率,未來以人頭戶登記自用住宅會增加,可是政府卻無力嚴查非自用而登記為自用住宅的逃漏稅。
王進祥指出,目前政策是要公告地價、公告現值和市價三者連動,然而公告現值、市價是與「交易」有關;公告地價與「交易」無關,代表的是地主持有土地應負擔的稅負。建議政府應建立完整的租賃實價登錄資訊,以租金還原作為公告地價計算基準,才符公平原則。
王進祥說,目前持有稅制已針對「一定價值(如豪宅稅)」、「一定戶數(如囤房稅)」多課持有稅,對於「一定面積」的持有也應課較高的持有稅。

售屋所得課稅率 南增北降

2016-01-04 01:47:21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



房產交易南溫、北冷,售屋所得課稅比率也將出現「南增、北降」。財政部初步核定,去(2015)年售屋並按舊制課徵房屋交易所得稅者,雙北市將「止漲」,包括豪宅在內,售屋所得課稅比率維持與103年度相同,不再調升。以房價冠全台的台北市為例,這是連續五年售屋課稅比率年年上升之後,首度維持不變。
雙北市以外,桃園市部分地區的售屋所得課稅比率傾向微降1到2個百分點;考量近年房產交易南移,中南部房價上升,中部以南部分縣市及地區,5月申報104年度售屋交易所得稅時,課稅比率將上調約1到2個百分點。
房地合一實價課稅在今年1月1日實施,新制採取房、地獲利合併課稅原則,與舊制房、地分離課稅相較,適用舊制課稅者,只需就房屋部分的交易利得報繳所得稅。其中,售屋者無法舉證出售價格與成本,即應按財政部每年訂頒的「個人出售房屋之財產交易所得計算規定」,按其所訂課稅方式,辦理售屋所申報。
五區國稅局已將104年度售屋所得計算規定呈報財政部,其中,除可自行舉證成本、售價者,房屋利得仍需實價課稅外,僅有售價但無成本證明者,劃為豪宅的範圍不變,即房地出售總價在台北市逾7,000萬元、新北市逾6,000萬元,及其他縣市逾4,000萬元者,需按房地總售價計算屬房屋部分的課稅價值,再按15%課稅比率計算應申報售屋所得。
例如,出售台北市總價1億元的豪宅,因無買進成本,按銷售總價換算的房地比為房屋30%、土地70%時,屬於房屋的售價即是3,000萬元,再以3,000萬元乘上15%的課稅所得比率,得出應申報的售屋利得為450萬元。假設綜所稅適用稅率為40%者,應納售屋所得稅是180萬元。

信託房產出售 比照個人課稅

2016-01-05 03:38:32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


財政部明訂,房地合一新制上路後,受益人不特定或不存在的房產信託案件,不再只限對房屋部分的收益課徵20%所得稅,而應視受託人持有期間長短,比照一般個人的課稅待遇,新制稅率最高可達45%,稅負將較舊制加重。 本報系資料庫


房地合一新制上路 收益若做為員工獎酬 視受託人持有時間裁定稅率 最高45%
財政部明訂,房地合一新制上路後,受益人不特定或不存在的房產信託案件,不再只限對房屋部分的收益課徵20%所得稅,而應視受託人持有期間長短,比照一般個人的課稅待遇,新制稅率最高可達45%,稅負將較舊制加重。
所謂受益人不特定是指:訂定信託契約時,受益對象為考績優異的員工或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等;信託受益人不存在則是指以尚未出生的胎兒為受益人的信託案件。財政部表示,新制房地合一課稅上路之後,委託人如是以房產信託收益做為員工獎酬或指定由未出生嬰兒受益者,其課徵稅率高低取決於受託人持有房產期間長短而定。
財政部昨(4)日指出,房產交易的獲利從今(2016)年開始,採取新、舊雙軌併行課稅制,凡是今年1月1日以後取得,以及2014年1月2日以後取得且持有未滿二年即出售的案件,房屋及土地的出售利得均應合併按新制合一課稅。
針對部分信託受益人不特定或不存在案件,在新制施行後產生出售獲利應如何課稅,財政部也已做出明確決定。依據財政部規定,受益人不存在或不特定的信託房產收益,應比照一般個人出售房產獲利課稅,適用新制者,當受託人出售信託房屋、土地或房屋使用權時,應按其持有期間按以下扣繳率申報納稅:
一、持有期間在一年以內者,課徵45%。
二、持有期間超過一年但未滿二年者,課徵35%。
三、持有期間超過二年但未滿十年者,課徵20%。
四、超過十年以上,課徵15%。
財政部說,在房地合一分別課稅的舊制之下,受益人不特定或不存在的信託案,受託人出售房產的收益僅房屋部分需按20%扣繳所得稅,土地部分不需課徵所得稅。
財政部同時也規定,非中華民國境內居住者在台買賣房產的收益,持有期間未滿一年者,課徵45%所得稅;持有滿一年但未滿二年者,則課以35%的所得稅。這項規定也適用於在一課稅年度內在台灣地區居留或停留未滿183天的大陸地區人民。舊制房地分開課稅下,大陸地區人民在台買賣房產獲利,其財交所得稅率為20%。

連方瑀豪宅 元大柏悅單坪250萬 跌價1成

中時即時
元大柏悅
位於台北市敦化南路1段的「元大柏悅」。(本報系資料照)
北市大安區名人豪宅也降價。根據內政部最新公開的10月份實價交易資料,位於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豪宅「元大柏悅」 8樓成交1戶,總價3.38億元賣出,單價近250萬元,比上一筆2年前的交易價下跌1成。

元大柏悅前身為北市東區屋齡近40年的豪宅「勝利大樓」,在921、331地震後判紅單危險建築物強制拆除,都更後改建為一層兩戶的元大柏悅。知名住戶包含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夫人連方瑀、安泰銀行董事長丁予康、韓風整形診所執行長徐洵平、華新科技董事長焦佑衡、全球一動董事長何薇玲、大未來耿畫廊負責人耿桂英等人,可說是名人雲集。

這戶售出的元大柏悅面積157.99坪,扣除兩個車位1000萬元後,單價近249.890萬元。優美地產企研室召集人葉立敏表示,元大柏悅自實價登錄以來僅揭露四戶,單坪價格全部在200萬元以上。上一筆交易是前年2月的11樓一戶,單價278萬元,比這次價格下跌1成。

葉立敏說,今年北市豪宅交易僅102筆,精華地段降幅達一成就有買方接手,此次中樓層近250萬元剛好符合該棟均價行情。
(中時即時)